"); //-->
近日,英特尔收购了英飞凌的无线业务,业内诸多人士分析此举是英特尔重返手机市场的标志性一步。在诸多英特尔宣称的未来拓展计划中,曾经被迫放弃的手机处理器业务是英特尔极力希望证明自己在半导体业无所不能的全新主战场。
在PC处理器的业务已经步入壮年之时,英特尔需要一个新的增长领域来继续巩固自己的庞大半导体帝国的地位,智能手机作为数量上一定会超越PC的应用,不可能被英特尔放过,其实早在英特尔退出手机处理器之时,就如灰太郎般留下了“我会回来”的告别。近来无论是拿下风河还是macafee都被猜测为重回手机的前哨战,加之不久前,英特尔曾经宣称自己的新的面向智能移动设备的处理器已经接近ARM的功耗水平,更是将英特尔重返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渲染的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次,英特尔终于出手收购手机芯片厂商直接进入手机处理芯片市场,当然,英飞凌无线是个不错的选择,其实也是最合适或者说最无奈的选择。
在英飞凌成立之时,通信部门一直算是个优质资产,无论是传统的有线还是后起之秀无线,均能稳定实现盈利。然而受分出去的存储厂商奇梦达所累,英飞凌近年来一直希望通过剥离自己的一些优质但非核心业务以平衡财政和负债。在ST-Ericsson成立之初,英飞凌无线部门就曾经被其看中,只是一直没有成功。在去年年底剥离了有线业务之后,同属盈利业务但非最核心业务的无线被出售自然并不令人意外。
作为昔日手机芯片四强之一,英飞凌无线市场占有率一直位居前列,5%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对英特尔来说这样的比例恰到好处,比英飞凌比例高的英特尔收购的代价太大,比他再低的就不值得动手。试想,如果英特尔咬咬牙把ARM干脆抢过来,从财力上其实并不算太伤,并可以达到一击致命以跻身顶级手机处理芯片厂商的效果。可是,那样对英特尔而言等于承认自己在智能手机上还是需要假他人之力夺取天下,岂不是面上无光,无法给自己2006年的退出圆一个卧薪尝胆的壮丽收尾。
手机芯片辞旧迎新
如果我们将现在依然给NOKIA贡献手机芯片的TI留在手机芯片领域的日子算作是临别倒计时的话,10年前的手机芯片四大巨头已经可以随着英飞凌无线的易主完美谢幕了:飞利浦无线芯片几经转手到了现在的ST-Ericsson,西门子无线芯片嫁入英特尔,摩托罗拉无线干脆改姓中,TI的手机芯片则无奈的等待2G手机正式退出市场的那一天。而现在手机芯片市场的统治者已经全部是2000年以后涉足手机芯片的Fabless企业了,高通、MTK、ST-Ericsson,追赶者中有虎视眈眈的博通和卷土重来的英特尔。
十年前,一颗基带处理器可以获得1美元的利润,十年后的利润只有几个美分,只有TI和飞利浦能制造基带芯片的日子早已远去。数字化半导体技术的进步成就了无数新公司的成功,而作为过去十年最火爆的技术,无线技术则是诞生成功公司最直接的领域。高通用了6年成为全球半导体十强,靠的是手机芯片,MTK成功杀入前二十,也是依靠手机芯片。博通近年来的快速增长,其重点恰恰也是手机芯片。另外,在无线技术领域,基于无线半导体产品的厂商是在排行榜上攀升最快的。可以说,一个蓬勃发展的手机芯片竞争格局早已形成,现在其中一个玩家换成财大气粗、气势汹汹的英特尔,这个战局更加有趣。
英特尔为何迎娶英飞凌无线
许多人明白英特尔要进智能手机的处理器领域,挑战ARM,因此把收购英飞凌无线看作其中一个跳板。其实未必如此。
我们先看看英飞凌无线的优势是什么?英飞凌的手机芯片最具竞争力的却不是智能手机,而是功能型手机(Feature Phone),特别是在单芯片功能手机方面具有领先地位。当然,英飞凌的手机芯片最大的优势是其CMOS处理器的强大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不是基于ARM的独立处理器。
前段时间笔者为MTK进行的一个分析中发现,未来三年内随着3G快速增长的手机市场中,最大的市场增长份额不是智能手机而是功能手机,或者说,增长最快的是智能手机,但至少未来三年后,三分之二的3G手机用户将是功能手机使用者。如此,英特尔并不是仅仅瞄准了智能手机,而是更广阔的功能型手机,作为习惯了当老大的英特尔来说,固然利润微薄,还是不会舍得在市场份额上长期落后于其它半导体厂商。
另一方面,英特尔看中了英飞凌无线的手机外围芯片资源。英特尔擅长的是处理器,但手机芯片不只有处理器,特别是MTK的TURNKEY干脆给手机芯片的竞争直接推向芯片组的层面。5年前,Xscale的失败不是功耗,毕竟那是ARM核的产品,真正的原因是外围的基带和电源管理等其他部分。这次既然高调放话要重回手机芯片,英特尔自然要做足功课,先弥补自己的最大不足。
最重要的,还是前面所说英飞凌无线自己的处理器。低功耗高性能是英飞凌无线的看家本领,甚至不输给任何基于ARM的处理器。能够在功耗上挑战ARM,这是英特尔最感兴趣的,如果可以将其技术用到自己产品进行强强结合,多么诱人的竞争优势,甚至可能直接将英特尔的智能手机处理器直接拉到与ARM同功耗的水平,纯比处理器性能,除了IBM,还真没人比得上英特尔。在发表的声明中,英特尔也强调收购的重要财富是拥有了一批技术人才,更是印证了这个因素。
至少从现实的角度上,收购了英飞凌无线,让英特尔可以将进入手机处理器的核心竞争层的时间缩短两到三年。
英特尔能消化英飞凌无线么?
吞下英飞凌无线,14亿的支出对于屡创佳绩的英特尔不算什么,难得是怎么消化的问题。
区别于西门子手机,英飞凌无线一直是个盈利的部门,英特尔也不是当初的明基。不过英特尔收购英飞凌依然存在一些待解谜题,首当其冲是风格问题。
英飞凌作为一家老牌德国半导体,一直有自己的风格,旗下员工也习惯了自己的工作模式,美国和欧洲半导体企业的本身运营方式就不尽相同,加之英特尔确实与传统很多半导体厂商有巨大风格差异的企业,是半导体厂商中特立独行的代表,充满了更为具有美国风格的企业文化。因此,如何实现企业文化和员工适应的整合是非常迫切的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问题,英飞凌无线的优秀人才就可能发挥不出最佳效果,反而成为自己的包袱。
手机芯片市场有着与英特尔所在PC领域不同的销售风格,利润微薄,并且全是面对盛气凌人的大客户。英特尔不会轻易让英飞凌无线收购来之后继续单独运营,必然要整合,整合之后怎么进行与原有客户的合作是个不小的问题。英特尔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更不是个能轻易屈服于运营商的企业,在全新的手机芯片领域的融合程度如何需要打个大大的问号?而手机市场明显不会等待英特尔一点点摸索,手机芯片不同于PC处理器,绝非只有一个对手的非A即B的选择,至少5家更为熟悉这个行业、在手机芯片上更强大对手等着哄抢原有英飞凌的客户呢。
最关键的一点,英特尔明显看重的是英飞凌的低功耗技术,以及单芯片功能手机方案,特别是低功耗技术希望能引入英特尔全新的移动处理器中。可是现实的问题是,英飞凌的低功耗和单芯片方案都是基于其领先的CMOS工艺,英特尔的收购是否包含这部分技术不得而知,想来即使包含一方面获得的技术有限,另一方面则与原有自己的SoC架构有些区别,融合到其处理器是个短期不可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需要寻找合适的Fab来生产这些CMOS芯片,或是改造原有的英特尔产线。不管怎样,能不能达到之前的CMOS工艺水平还是个不小的问号。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