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论坛  |   博客  |   在线研讨会
安谋安的究竟是什么谋
lijian | 2013-03-20 12:18:59    阅读:11317   发布文章

说起安谋这个公司,我想可能很多人都非常陌生,甚至你切切实实的接触过其产品依然对这个公司名从没听说。只是,如果说这个公司的英文名字,我想几乎半数的消费者都会恍然大悟,这就是我们最经常听到的ARM公司的中文名称。

ARM是家标准的IP授权公司,但是你见过哪家IP授权公司像ARM这么高调?这几年里,俨然ARM就是个行业领袖,扛着一杆红旗带领一众自己的客户公司,站在了对抗半导体霸主Intel的最前线。可是ARM自己是不做任何一颗芯片的啊,所以呢,一旦战争真的打到最后,出名获利的是ARM,做炮灰的则只能是那些授权了ARM处理器核的客户。

ARM究竟有多火,看看股价,再看看全球科技媒体的各种报道,几乎现在跟信息技术沾边的媒体都愿意把ARM当做一个重点公司来看待,可别忘了这可是一家年营收不到10亿美元的“小”公司而已。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把ARM推上和年营收500亿的Intel面对面对决位置的,不也正是这群媒体吗?这样出色的炒作机会,这样气势磅礴的史诗级对决,是吸引读者目光和点击量最好的噱头。

从这点上,我们完全可以为ARM公司的市场宣传策略打10分,甚至可以比完美的10分还多一点。在快消品市场赚足了眼球的ARM,一个站在摩尔定律这个半导体指挥棒坚定执行者的Intel颠覆者角色的ARM,自然也让自己频繁的出现在各种金融机构分析师的报告中,从炒股价的角度,频繁的媒体亮相,频繁的正面消息(反正那些分析师只认数据,不认背后的技术支撑),出色的财务报表,三者合力,ARM股价焉有不节节攀升的道理?股价高了,圈来的钱自然可以做更多的技术投入!

说现在的手机处理器是ARM参与构建的庞大产业链一点不为过,我们无法否认在手机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过程中,ARM从技术到生态系统的一套完整体系的杰出贡献,或者直接点说,这是ARM引领的一个生态系统,正如当年Intel在PC市场上做过的类似,唯一区别只是Intel自己生产产品,ARM则是垂帘听政,而让自己的客户唱了主角而已。从这个角度上,ARM和Intel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想打败对手,不是简单的技术超越就能取得胜利的,这更不仅仅涉及商业模式,还有方方面面的问题。当然,ARM模式的最成功之处在于生态系统与把主要的利润交给客户,让客户去做很多细琐芜杂的市场拓冰者角色,而自己只需要在技术研发和生态系统构建方面做自己的事情,就能名利双收。

因为当所有人都关注ARM在移动领域的巨大优势,当所有人都认为ARM下一步将引领一众客户厂商在服务器甚至是PC领域,对Intel和X86架构来一次彻底的革命之际,很多人却不知道ARM早已深入了一个更贴近我们的领域,那就是MCU。

现在我们接触的ARM只是在影响着我们的手臂(ARM),但未来,也许我们不得不把自己的安全都交给ARM,比如电梯,比如汽车,比如公共交通,比如各种娱乐设施……。因为,在一个默默无闻却至关重要的领域,ARM现在似乎已经从入侵者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领导者,而这个领域的厂商,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也许技术是基本,但ARM积蓄出来的强大品牌影响力,大大加速了旧有抵抗势力投诚的步伐。从介入到现在几乎成为32位MCU名副其实的标准配置,ARM用了5年时间而已,就让曾经这个领域的霸主飞思卡尔放弃抵抗,全面倒向支持ARM并且与其深度合作的境地。而随后的三年,随着M0+内核对8位的取代逐渐加速,MCU领域将完全变成下一个移动处理器,ARM的占有率可能接近70%,而MCU的用量可是比移动处理器更庞大的市场,而到现在为止,谁都说不清楚ARM究竟是怎么就用这么短时间,攻陷了传统而庞大的MCU市场,并将其他各种经历几十年技术积累的内核一一PK掉。是因为最先抓住了意法这样一个非常觊觎MCU市场又没有领先产品的巨头合作伙伴,还是因为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亦或本身ARM核就有足够的技术优势,甚至仅仅是因为IP授权这个模式分摊了研发费用而让成本可以尽可能的降低?当然,我从不否认ARM这些年积累的威名对这些憨厚老实的半导体企业的致命杀伤力,也许这些理由不是全部,但唯一肯定的是,未来几年里,ARM营收不再只是依靠移动领域,MCU方面营收将会成为ARM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柱,并且增速比整个公司的平均增长还要快。

所以,从策略上看,ARM公司表现的是非常高明的一套手段,借助Intel铺设好的媒体雷达图,以挑战Intel为诱饵吸引观众,从而几乎不用做什么宣传就获得与公司规模完全不匹配的公众影响力。另一方面,依然坚持技术开发为主,在MCU这个市场默默收获了巨大的统治力,从而让自己有了足够的后援可以再移动市场放开手去冲,而不需要担心公司的营收受未来移动大战的影响。

那我们现在来看看,ARM在服务器市场究竟会怎么去打算,可以说64位架构,是不是ARM自己自主开发的,我们不得而知,至少从他们那么急迫的高价买来MIPS的专利,说明他们并不是完全问心无愧,这点和Mali推出时候的低调似乎不太一样。我倒是觉得,ARM的服务器市场,不过是向64位扩展的一次大胆尝试,而核心目的还是为自己的移动平台向64位产品过渡的前期积累经验。毕竟,现在PC迈向64位,就算手机还没有走到64位,但是Pad等产品,是否短期会有64位的需求,我们不得而知,如果有这样的需求,ARM不可能会错过尽快提供成熟产品的机会,否则这个市场将被X86厂商抢回去。

至于服务器市场,就和MCU里的汽车市场一样,有一种传统的惰性或者更追求的是可靠,最好一个标准的设计出来之后,十年之内是不怎么愿意去改变的,那么现在服务器处理器的厂商里,除了X86以外,就是MIPS架构,而几乎所有主流的服务器厂商都是拿着MIPS的架构授权,这也意味着各个厂商希望自己拥有更多的自主性。而服务器处理器厂商各个都算是高性能处理器设计的高手,但是现在ARM授权服务器架构的,似乎还只有少数一两家,至于研究透ARM架构,并在此基础上设计自己的处理器,至少是三五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就说ARM在挑战Intel的服务器地位,有点像痴人说梦,梦想很丰满,现实呢?如果以ARM最愿意表达的一个竞争优势,就是生态系统来说,Intel的生态,MIPS的生态,都可以在瞬间吞噬掉ARM在服务器的生态,当然,ARM瞄准的那些超微小基站服务器另当别论。除了几个可能无法再继续当领导者服务器处理器厂商,愿意去做ARM的第一批小白鼠之外,成功的大厂都是保持学习研究观望的态度,比如博通有了netlogic的处理平台,依然早早介入ARM,拿到架构授权却不是先用于手机,目的更多的是学习研究这个架构,而不是推出产品自己跟自己竞争。

最不确定的还是ARM本身处理器架构的设计,前面说了,这个64位ARM核的设计本身就存在一些借鉴的可能,而ARM自身的设计能力真的完美无缺么?也许在功耗上看是如此,但功耗不是精简指令集就可以达到的,而到了高端处理能力需求时,精简指令集真的没有任何瓶颈吗?无论是高通还是苹果,设计的处理器都比标准ARM核性能要出色,这虽然不能说明ARM本身的设计不够优秀,但至少说明依然有很多提高的余地存在,这也恰恰是在更考究性能的服务器领域里,ARM现在面对的最根本的问题,你的功耗在小运算量处理时是没问题的,但是真要上了多线程,海量处理,你的功耗真的只是随处理能力而线性增长么,谁能确定这不会是指数级增长?如果没有了功耗的优势,ARM还剩下什么?

将自己的命运交给一个很未知的服务器,屡次成功的ARM不会这么傻,服务器对Intel的挑战,目的是在公众视野里造成全面抗击Intel的强力声势,这种声音又会让很多厂商主动来投诚ARM,并且让自己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俯瞰产业。战略上,这样的举动更多的是迷惑对手Intel不得不分心服务器遇到的挑战,从而削弱Intel在移动领域跟ARM死磕的决心。而技术角度,积累64位开发经验,为了以后推出相关的移动处理器做技术准备,并建立完整的64位生态系统,反正不成功ARM也不会真的损失多少投入,这些经验转手就是移动处理器的宝贵财富。在没有5家顶级服务器厂商拿到ARM服务器64位核的架构授权之前,ARM的服务器战略只会是整个公司战略的陪衬。

从个人感觉上,ARM下面要做的是,在移动处理器领域巩固优势,最好能带动Mali GPU IP也逐步扩大占有率,这个市场ARM还有点脆弱,也会担心未来GPGPU的挑战。此外,在MCU市场继续扩展统治力,并且借助进入FPGA的机遇,先干掉DSP和ASIC,然后再谋求对中高端FPGA产业的控制,最终达到统治消费电子之外所有处理器内核的野心,到了那个时候,就算你Intel在PC和服务器市场干得再好,我的生态系统已经把高利润市场都占了,我的客户统治了高利润市场,剩下的两个市场,再战Intel,ARM就会有更大的信心挥起大旗,带着一众客户发起强有力的冲击了。

个人对ARM最大的担心是,如果GF这个ARM寄予厚望的14nm FINFET合作伙伴如果真的跳票的话,而TSMC的16nm又不能尽早良率合格,及时量产,那么到了2014年底之时,Intel借助可以拥有12个月左右的两代差距的出色制程优势,就有在移动平台翻身的一线曙光……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

参与讨论
登录后参与讨论
推荐文章
最近访客